近日,由米乐官网文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3)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锡荣教授总策划,米乐官网文学院徐强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符杰祥教授担任联合主席。这是米乐官网文学院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连续举办的第5次手稿学高端会议,也是自2020年以来手稿中心与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4次年度国际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国内40多个高校、文博机构、科研机构、新闻出版机构的70多位学者及7位境外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85篇,论题范围早至明清抄本,晚及当下数字时代的手稿现象,跨越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而以20世纪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人文学者的手稿、手迹、手泽为主,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方面,展示了手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米乐官网文学院共有4名师生提交论文并作学术演讲,其中徐强教授作主旨报告,主题为“手稿的概念:一种开放的理解模式”。报告首先从“手稿”的中外语源入手,梳理了概念本身的广义/狭义内涵;结合20世纪以鲁迅手稿为代表的重要作家手泽出版史,分析了并非现代独有的“手稿”概念以至于“手稿学”之呼吁何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发起,指出手稿学最终需要跳出现代文学畛域,回归一般文献学;继而在列举狭义手稿六条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手稿性”理念,指出因规定性程度的衰减而由狭义手稿过渡到广义手稿的衍生过程,从而以逻辑与事实互证、演绎与归纳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数量的、相对的、开放化的手稿理解模式。
王增宝老师及博士生刘竺岩、盖晓曼均提交论文并在青年论坛作报告。王增宝老师的报告主题为“留日学生王国维及其哲学时期的发生”,结合其主持的大型手稿整理项目《王乃誉日记》,用诸多史料还原留日时期王国维的交游情节与思想进化历程,从高强度的数学训练对形塑王国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作用的角度,对王国维“哲学时期”的发生作出了有力的判断。刘竺岩的报告主题为“沙鸥、公木致晏明书信两通发微——‘第一代’诗人晚年诗学观的分化与共生”,通过分析沙鸥、公木致晏明的两通书信手稿,指出“第一代”诗人晚年的诗学观存在分化与共生现象,即他们在各类活动中碰撞观点、交换意见,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独特诗歌生态。盖晓曼的报告主题为“手稿研究视域下赵树理小说<卖烟叶>的‘问题’之变与流产“,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小说结构调整下市场问题的消隐以及赵树理后期的写作困境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中的“问题”渐渐改变直至走向流产的原因。
会议期间,东师手稿中心发布了《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3)》。这是继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2)首发年度报告以来发布的第二篇年度报告。报告全文近30000字,分“手稿影本的出版、影件的发表”“手稿的整理出版”“手稿研究”“学术会议”“拍卖与展览”“立项课题”六部分,全方位汇录总结一年来手稿业界和手稿学界的重要发现、重要成果、重要事件。
另外,东师手稿中心向与会人员赠送了《纸上得来——东师手稿训练营七周年纪念集》与《名家手泽赏读》两种资料。《纸上得来》收东师手稿训练营师生文章32篇,其中主体部分为营员同学撰写的感悟文章,展示了训练营作为第二课堂和科研平台的工作模式、科研成绩与育人实效,也是该中心长期秉持的“本科生做科研”“做中学”“在项目中培养专业能力”等理念的集中反映。《名家手泽赏读》汇印了老牌文学期刊《鸭绿江》2023年度同题专栏的全部12篇文章。该栏目由东师手稿中心承担组稿与主撰工作,选择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两美、史料意义与艺术价值兼备的名家(以当代作家学人为主)手泽,配以赏读文章,叙述史事原委,揭示审美要点。两书获得高度好评,并征得若干专家欣然题耑。
徐强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学术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参会人数、论文数量上创下新高,既显示了理论手稿学的新进展,也在其他多方面继续反映研究话题、模式、方法上的多样性。国际专场、鲁迅手稿研究、整理项目的推进、档案手稿研究、文博机构与期刊界的观点、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的参与,都是会议的明显亮点。